爱在哪,家就在哪

发布时间:2025-08-26 15:28  浏览量:3

2008年的冬天,是我第一次跟着山东的老公回老家过年。作为一个南方姑娘,零下十几度的天气对我来说简直是冰天雪地。刚踏进家门,婆婆就从箱底翻出一件大红色的棉袄,笑眯眯地递给我:“闺女,快试试这个!”那棉袄厚实得惊人,针脚细密得仿佛能挡住子弹。老公在一旁有点尴尬地摆手:“妈,她带了羽绒服,不用这么厚的。”可我二话不说就接了过来,一边往身上套一边笑着说:“羽绒服再好,哪有娘亲手做的暖和?”婆婆一听,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,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,像一朵盛开的菊花。

那件棉袄实在太厚了,穿在身上坐下都费劲,可我心里却热乎得像揣了个小火炉。后来才知道,这棉花是婆婆亲手种的,布料是她一针一线缝的,每一针每一线都缝进了她对儿媳妇的疼爱。我穿着这件“婆婆牌”棉袄在村子里走了一圈,红彤彤的,活像个会走路的红灯笼,惹得不少邻居驻足夸赞。初一那天,按习俗要挨家挨户拜年。婆婆犹豫着想说什么,我立刻挽住她的胳膊,轻声说:“娘,我陪您去!”这一走就是十几户人家,每到一家,主人都热情地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汤。我从小在南方长大,习惯了米饭,这饺子汤喝得胃里直犯嘀咕,可看着婆婆在邻居面前骄傲地介绍:“这是我儿媳妇”,那份自豪和喜悦,让我硬是把一碗又一碗的汤都喝了下去。

更让我感动的是,家里人顿顿吃馒头,可婆婆却坚持每天给我单独蒸米饭。有天我忍不住跟老公说:“其实我可以试着吃面食,不用这么麻烦。”他挠了挠头,笑着说:“娘说怕你想家,非要给你做米饭,她说米饭才像咱南方的味道。”那一刻,我的眼眶有点发热。后来,我们把婆婆接到南方一起生活。老太太总念叨:“还是山东冷啊,不过你们那儿暖和,就是少了那股年味。”有次整理衣柜,她翻出了那件红棉袄,轻轻拍了拍,说:“你那件红棉袄我还收着呢,舍不得扔。”如今,这件棉袄已经成了我们家的“传家宝”,虽然没人再穿它,但每年过年,我们都会把它拿出来晒一晒,让它在阳光下重新焕发光彩。南北的差异再大,也抵不过一颗真心的温度。寒冬再冷,也终会被真情捂热。这份跨越地域的爱,早已融入了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,成了最温暖的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