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收超36000亿!24家中国企业会聚日内瓦,作出一项集体承诺

发布时间:2025-09-10 19:53  浏览量:2

本文字数:2733|预计4分钟读完

单纯依靠低成本生产,已不足以参与全球竞争。

撰文丨李惠琳

编辑丨陈晓平

24家中国企业,集合在日内瓦万国宫,作出一项集体承诺。

9月4日,一场高级别对话会在万国宫举行,主题围绕“创建可持续商业与品牌”,联合国贸易和发展(UNCTAD)副秘书长佩德罗·莫雷诺等重要嘉宾出席。

期间,24家中企将已签署的“创建可持续品牌”愿景倡议,递交给佩德罗·莫雷诺。

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周云杰、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、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、波司登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等企业家,通过视频寄语表达对所签倡议的支持。

“今天的活动不仅是一场对话,更是一次行动的号召。”佩德罗·莫雷诺高度评价。

参与的24家企业,2024年的总收入超过36000亿元。

他们以签署倡议的方式宣示,中国公司会以更长期主义的态度、更负责任及更具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,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。

1

共同承诺,打造新名片

2025年,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,也是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》最后五年的关键执行期。

在此之际,中国24家优秀企业,以集体行动宣言的形式,展现中国工商界决心采取有目标的行动、负责任的创新,并通过透明与诚信提升全球的信任。

“创建可持续品牌”愿景倡议标识

签署倡议的企业群像中,有领导性的巨头企业,如宁德时代、隆基绿能、百度、京东、海信等,也有创新型中小企业,如转转、观夏、山下有松、容知日新等。

无论体量规模、经营时间,它们均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业务需求,以务实态度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。

例如,专注于透明质酸领域的华熙生物,通过将自有细胞工厂的热能转化为电能,结合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,在生产环节完成整体清洁能源的代替。

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,将太阳能发电技术,运用到阿富汗和东非国家,大力降低这些能源短缺国家的用电成本,推动了全球能源消耗公平。

京东物流通过创新的MRV-T(监测、报告、核查与追踪)数字化减碳技术,以自主研发的SaaS平台(SCEMP),全链路精准管理范围三碳排放,推动上下游协同降碳。

然而,24家中国企业站在一起,共同向联合国发声,确实是第一次。

其所签署的“创建可持续品牌”愿景倡议,也称“日内瓦愿景倡议”,这是一份中国原生的文件,代表中国工商界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自己的思考。

这些企业签署这一愿景倡议,意味着他们主动承诺,将基于5个方向的努力,来为中国企业打造新的名片:

即以可持续发展融入企业战略、建立负责任的商业运行体系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、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可持续性,以及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品牌建设。

2024年,他们合计营收超过36000亿人民币,对比中国约135万亿的GDP总量,占比尚小,然而,他们以最佳实践来打造行业样本,依然具有庞大的示范效应,且帮助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中赢得信任与机遇。

2

行动指引,激发新动能

对于24家中国企业,签署愿景倡议,不止于一份承诺,更是一份行动蓝图。

在全球范围内,关于创建可持续品牌,一直缺乏清晰的定义和普适性的行动指南。

部分中国企业推进可持续化探索时,往往缺乏系统性,甚至有些企业对可持续品牌创建局于限营销策略,或品牌形象的表层建设,缺乏与企业战略、业务的融合以及组织架构的支撑。

日内瓦愿景倡议,则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行动方案,为中企提供一个更具操作性的指引。

其由中国标准化协会可持续商业与品牌工作委员会(SBBC)与“可持续企业家论坛”对话平台联合发起;

同时,SBBC还参与推动制定《可持续品牌创建指南》,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等机构,参与指南相关的起草和制定。

其将具体涉及企业经营的五个核心领域,即战略、商业体系、产品、技术、品牌,要求企业将可持续理念作为一条主线,系统性地贯穿于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,并使其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创新动能。

同时,在实现商业发展之际,贡献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(SDGs),打造世界级企业与品牌。

其实,从可持续概念出发,企业进行攻关和研发,将为产品、服务、生产流程等注入新动能,有力提升竞争力,海尔就是一个榜样。

基于其全球研发整合能力,海尔将节能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,创新推出海尔X11洗衣机,其比欧洲A级能效标准更节能70%,一经上市便抢占欧洲高端市场10%的份额,吸引了大量关注环保和社会责任的用户,大幅提升了在海外的品牌形象。

日内瓦愿景倡议的初衷,正在于此,其服务于应对全球可持续的挑战,也志在激发新动能,推动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“当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,挑战中也蕴藏着重要的机遇,考验着企业以真正的领导力,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,开创出一条更具韧性的增长新路。”中国标准化协会可持续商业与品牌工作委员会(SBBC)主任委员蒋利指出。

未来,随着更多企业参与愿景倡议,SBBC也将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。

3

凝聚共识,应对新挑战

于中国企业而言,创建可持续品牌,是一条顺应时代大势、化挑战为机遇的路径。

世贸组织的研究表明,当今产品价值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品牌、设计和标准上,而不仅仅是制造环节。

“单纯依靠低成本生产,已不足以参与全球竞争。”世界贸易组织(WTO)副总干事张向晨在对话会提到,要获取更高的价值,企业必须从“制造优良”转型到“销售优良”。

需求端,已在发生新变化。

由于环保意识不断增强,全球消费者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表现,其关注度前所未有,已将其纳入到消费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,大量国际企业也将其纳入到采购流程的准入标准。

24家中国企业的签署,其实正表达一种高度共识,即可持续性已从“加分项”,转变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基石。

尤其对积极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,创建可持续品牌,既是塑造良好形象、赢得用户心智的核心要素,更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经路径、一门与世界对话的必修课。

在头部企业中,这已是共识。

“可持续性对于运动消费行业的品牌建设和竞争力提升,已从‘锦上添花’变为‘生存与发展’的战略基石。”安踏集团副总裁林伟提醒说,忽视可持续性的品牌,将错失巨大的市场机遇,更可能在未来面临被淘汰的风险。

在产品、服务同质化严重的当下,可持续发展也是最有力的差异化工具之一,其可让产品超越功能属性,与终端用户构建情感与价值观的连接。

一个例证是,安踏占比超30%的可持续产品,其平均售罄高于常规产品。

无疑,在创建可持续品牌的路上,将需企业持久的耐心和战略定力,如系统性的价值链改造,供应链的全盘梳理,一定规模的前期投资,且短期未必能收获回报。

“德不孤,必有邻”,放眼未来,同行者会越来越多。

跟随24家中国优秀企业,主动参与“创建可持续品牌”愿景倡议,就是勇敢迈出的第一步。

“日内瓦愿景倡议”首批签署企业名单:

安踏集团 宁德时代 隆基绿能

海尔集团 京东集团 美的集团

奇瑞汽车 亨通集团 海信集团

华熙生物 五粮液 百度

魏桥创业集团 瑞声科技 波司登

科大讯飞 中国飞鹤 星星充电

喜茶 观夏 山下有松

转转 容知日新 百利威

办公电话:020 873997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