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费总打水漂?电梯广告:从CPM到CPE,让每分钱“生息”!
发布时间:2025-09-13 05:53 浏览量:5
彭小东:为什么一定要投放电梯广告?品牌破局的核心引擎与心智产权战略
作者:彭小东
全球广告销售与品牌营销实战专家|竞力优势资本创始人|彭小东®四维增长模型(PCSM)创立者
各位品牌创始人、营销决策者:
在流量红利见顶、消费者注意力高度碎片化的今天,我们是否还在为“投了广告却没人记住”而焦虑?是否还在为“促销一停销量就跌”而困扰?
在我为多家品牌提供深度服务后,我发现了一个事实:大多数企业仅仅支付了“媒体租金”(CPM),而并未真正积累起“品牌资产”。它们虽然购买了曝光量,但却未能获得认知;虽然获得了点击,但却未能赢得信任。
今天,我要明确提出一个观点:电梯广告,不再是“可选媒体”,而是品牌破局的战略引擎,是企业购置“心智产权”(CPE - Cost Per Equity)的金融化工具。
为什么是电梯?底层逻辑是“心智资源的稀缺争夺”
根据我的彭小东®四维增长模型(PCSM),品牌增长来自于四大维度:用户规模、价值溢价、市场份额、品牌资产。而这一切的背后,是对用户心智资源的深度耕耘。
电梯,是现代城市人生活中唯一无法逃避的线下强制场景。
封闭空间,信息干扰极低:电梯是典型的“第三空间”——介于私人领域(家)与公共领域(办公室/商场)之间,空间狭小、人员固定、时间短暂(平均120秒)。
这种封闭性形成了天然的“信息保护罩”:用户的注意力无法被手机、其他屏幕分散,只能聚焦于眼前的广告。心理学研究显示,在封闭空间中,用户对信息的记忆留存率比开放场景高3-5倍;行为经济学的“1秒认知®”理论更印证:电梯广告能在1秒内让用户完成“信息抓取-认知形成”的闭环,这是其他媒体无法复制的效率。
每天高频触达,反复强化:电梯是城市主流人群的“必经之路”——数据显示,电梯媒体已覆盖全国超4亿城市主流消费人群,日均触达频次达4-6次。这种“高频次+日常化”的曝光,不是简单的“刷存在感”,而是在用户的“生活动线”中植入“品牌锚点”。
正如行为经济学的“曝光效应”(Mere Exposure Effect):人们对熟悉的事物会产生天然的信任感。当用户每天在电梯里看到同一品牌的广告3次,持续1个月后,“好感度”会提升62%,“购买意愿”提升45%。
覆盖主流消费人群,家庭+办公双场景:电梯媒体覆盖的写字楼(职场精英)与社区(家庭用户),恰好是高价值消费的核心决策群体。无论是早餐奶、速食调味品的家庭场景,还是咖啡、护肤品的职场场景,电梯都能精准匹配“人-货-场”,打通彭小东®四维增长模型中的“场景力”与“渠道力”。
它不像手机广告可以划走,也不像视频广告可以跳过。在这“三平方米的心智战场”上,品牌真正实现了心智产权的占有——这不是“买曝光”,而是“买心智”。
从“媒体租金”到“心智产权”:电梯广告的本质是资产购置
传统营销追求的是曝光量(CPM),但曝光不等于认知,更不等于信任。而心烙印™全域战略(HBI-OS)明确提出:
电梯广告是心智产权的金融化工具。你支付的不仅是广告费,更是品牌资产的“首付”。一次投放,多次触达;一次投入,长期回报。它让品牌资产可沉淀、可继承、可增值。
这就是为什么像妙可蓝多、波司登、飞鹤等品牌持续投放梯媒——它们不是在“烧钱”,而是在“存钱”。
举个例子:某国产奶粉品牌曾在电梯媒体投放“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”的广告。看似简单的slogan,却在社区电梯中高频触达宝妈群体。
3个月后,品牌认知度从12%跃升至41%,复购率提升28%。更关键的是,当这些宝妈成为“传播节点”,向亲友推荐时,品牌的“心智资产”已从“广告曝光”转化为“人际信任”——这就是心智产权的“可继承性”。诚邀您参加彭小东导师于2025年9月20日—21日在上海举办的课程,本次课程将深入探讨户外广告销售的实战打法、具体落地策略及高效实操工具等精髓内容。
再比如某咖啡品牌,在写字楼电梯投放“早八提神”广告。用户每天进出电梯时反复看到,逐渐形成“条件反射”:到办公室后主动购买,甚至在便利店看到竞品时,第一反应是“电梯里的咖啡更好喝”。
这种“心智占领”,让品牌的“价值溢价”提升了30%——这就是心智产权的“可增值性”。
破解消费理性时代:电梯是品牌温度的“放大器”
当前消费者正以更挑剔的方式定义“值得买”:一手算账,一手要情绪价值;既看性价比,也愿为健康、共鸣与独特体验付费。Mintel的调研显示:超80%的用户更青睐“有温度”的品牌人格——比如充满关怀的“守护者”、深情体贴的“爱人”、天真真诚的“纯真者”,甚至是平实亲切的“普通人”。
而电梯场景,恰恰是传递品牌温度的最佳场域。
在社区电梯:一瓶酱油可以讲述“家的味道”——广告画面是妈妈用酱油给孩子拌饭,配文“每一滴,都是童年的味道”;
在写字楼电梯:一杯咖啡可以传递“奋斗陪伴”——广告画面是加班族喝着咖啡敲键盘,配文“你的深夜,有我陪着”;
在商场电梯:一个护肤品可以承诺“自我关怀”——广告画面是女生卸妆后敷面膜,配文“今天辛苦了,对自己好一点”。
在这个封闭、安静的空间里,品牌可以通过故事、视觉、语言,实现“心域共振行销力®”,让用户从“看到”变为“感受”。某母婴品牌曾用电梯广告传递“守护者”人格:广告内容是“凌晨3点的医院,妈妈抱着生病的宝宝,手里攥着我们的湿巾”,配文“你的脆弱,我来守护”。
投放后,品牌的“情感认同度”提升58%,“复购率”提升37%——这不是“卖产品”,而是“卖温度”。
行业破局实战:电梯是品类增长的场景引擎
电梯媒体的价值,已在多个核心赛道得到验证:
1. 食品餐饮:刚性需求 + 品质升级
食品消费是典型的“情感驱动型”消费——用户买的不仅是食物,更是“对生活的热爱”“对家人的关怀”。电梯媒体的“场景化内容”能精准传递这种情感:
某预制菜品牌通过社区电梯广告传递“30分钟搞定家庭晚餐”,在写字楼电梯强调“微波即食,拯救加班餐”,精准匹配不同场景需求;
某新茶饮品牌在写字楼电梯投放“下午3点的疲惫,一杯鲜榨果汁治愈你”,强调“现切水果0添加”,复购率提升29%。
2. 家居清洁:低增速下的破局点
2024年家庭清洁护理市场增速仅1.5%,创十年新低。但通过电梯场景,品牌能以“信任传递”打破困局:
某洗衣液品牌在电梯广告中,通过“孩子打翻果汁,一洗即净”的场景化画面,直观展示产品功效;
某除螨仪品牌则以“每天10分钟,守护家人呼吸健康”的文案,将“看不见的需求”转化为“可感知的价值”。这些内容在社区电梯中反复曝光,直接触达家庭决策者(尤其是女性),将“产品力”转化为“心智信任”。
3. 家电家居:政策+智能双驱动
2024年家电家居消费同比劲增8.5%,“以旧换新”政策与智能升级(如扫地机器人、智能马桶)成为增长双引擎。电梯媒体的“精准性”在此刻凸显:
某国产家电品牌通过电梯广告,将“以旧换新补贴+智能功能”两大卖点结合,在社区精准触达有换新需求的家庭;
某智能家居品牌则在写字楼电梯强调“远程控制,解放双手”,契合年轻白领的效率需求。这种“人群-场景-需求”的精准匹配,直接撬动“指名购买”——当消费者走进家电卖场时,电梯里见过的品牌广告会成为“优先选择”。
彭小东指引:如何科学投放电梯广告?
我建议企业从四个维度评估梯媒投放:
产品力适配:是否适合在电梯场景中展示?例如,需要“视觉冲击”的美妆产品,或需要“场景联想”的食品,更适合电梯广告;
渠道力覆盖:是否匹配社区/写字楼人群?高端家电应选高端社区电梯,职场社交产品应选写字楼电梯;
场景力触发:能否结合乘坐时机激发需求?例如,早高峰电梯投放“早餐奶”,晚高峰投放“速食面”;
心智力共鸣:能否在1秒内传递品牌温度?广告内容需聚焦“情感点”而非“功能点”——用户记不住参数,但能记住“家的味道”“奋斗的陪伴”。
同时,要坚持“心智产权思维”:不以单次ROI论成败,而以品牌资产增值为衡量标准。正如妙可蓝多、波司登等品牌的长期投放策略——短期的“曝光量”可能不惊艳,但长期的“心智占有率”必然带来持续的“市场占有率”。
彭小东:跳出流量内卷,驶入心智蓝海
中国消费市场的未来,属于那些愿意投资品牌资产、深耕心智产权的企业。电梯广告,不是“传统媒体”,而是品牌破局的现代战略工具。
当你每天在电梯里遇见用户,
你买的不是曝光,是信任;
你支付的不是租金,是产权;
你建设的不是广告,是品牌。
愿你的品牌,从此真正占领心智,穿越周期。
【彭小东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