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爱国卫生“七个专项行动”健康知识】秋季运动指南

发布时间:2025-09-16 17:23  浏览量:1

季节与健康

秋季运动指南

选择合适环境:在室内锻炼时,保持空气流通、新鲜;户外运动应选择向阳、避风的地方,遇大风或沙尘等恶劣天气,不要到室外锻炼。遵循“三层”穿衣法:内层选择具有良好吸湿排汗功能的衣服;中间层若早晚气温较低,可多穿一件保暖的衣服;外层可选择能防风和防小雨的外套。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,身体充分发热后再脱下过多的衣服,注意对手部和膝关节等末梢部位加强保暖,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,以免着凉。做好热身准备:由于秋季气候逐渐变冷,人体肌肉、肌腱和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降低,关节活动范围减小,所以运动前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。一个完整的热身过程包括全身预热(5—8分钟)、动态拉伸(5—7分钟)和专项准备(3—5分钟)。科学补充水分:运动前2小时补充400~600毫升水,运动前20分钟再补充200毫升;运动中每20分钟补充150~200毫升水,若连续运动超过1小时,需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;运动后不要大口喝水,应小口适当补水。避免运动禁忌:不要空腹或饱腹运动,空腹运动易引发低血糖,饱腹后立即运动会增加心脏负荷;避免在高温时段剧烈运动,若出现日最高气温≥35℃的高温天气,正午11点-下午4点时段气温高、紫外线强,易导致身体脱水、电解质紊乱等问题,推荐选择上午9点前或傍晚6点后运动;运动后要立即更换干爽衣物,用干毛巾擦干汗液,必要时携带薄羽绒服备用,避免寒邪侵入。注意运动量:秋季运动量不宜过大,可选择轻松平缓且活动量不大的项目,运动强度以“微汗即可”为宜,避免大汗淋漓。其他注意事项:锻炼前最好携带“急救卡”(注明姓名、病史、紧急联系人);可佩戴运动手环实时监测心率和血压;运动后饮用温水(200~300ml),避免冷饮刺激血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