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多贵的羽绒服,上面没有这行字,可能都是“假货”便宜也别买
发布时间:2025-11-13 17:53 浏览量:1
昨晚零下五度,我穿着去年双十一抢的“90白鹅绒”出门,十分钟就被冻透,回家拆开一看,里面全是碎羽丝和化纤棉——那一刻我才明白,羽绒服的水能把人冻哭。
市场监管总局5月刚通报,全国已扣了87批这种“挂羽绒卖棉”的假货,最狠的是把“羽绒棉”直接印成“羽绒”,一字之差,保暖差一半,价格却翻三倍。
我连夜把衣柜里三件旧款全剪开,顺便跑了一趟检测站,学了几招现学现卖。
吊牌上要是没印“GB/T 14272-2021”,直接扔,老国标早被废,连绒子含量都不测。
绒子含量低于50%的,官方定义就不算羽绒服,只能叫“羽丝服”,保暖和毛衣差不多。
回弹测试最简单,手捏一把,三秒内鼓不回九成,再便宜也别买,里面八成掺了回收绒。
今年新坑叫“羽绒棉+羽丝”,成本降四成,商家含泪赚差价,消费者挨冻还找不到证据。
更黑的是“APEO”超标,一种让羽绒更蓬松的化学助剂,贴身穿一天,脖子起一圈红疹,吊牌上不会告诉你,只有正规报告才有。
扫码能查报告,我试了波司登和雪中飞,一扫跳出全链路,绒子、粉尘、耗氧量全绿,才放心把拉链拉到底。
价格底线也帮你们问好了:
50%-70%绒子,300-800元是良心价;
70%-90%得800-2000;
真90%以上还带纳米防钻绒,低于2000基本骗人。
看见“清仓”“尾单”标价199、299,直接转身,抽检73%不合格,冻感冒的医药费更贵。
想机洗就看洗标,可水洗的去年销量翻两倍,退货率降一半,懒人救星。
户外党记住蓬松度650+FP,低于这数,山顶风一吹就透心凉。
我把剪开的破衣服塞回袋子,明天寄去12315,吊牌、小票、检测报告全留好,维权就要硬刚。
羽绒服这事说破大天:保暖是底线,诚信是红线,谁把消费者当傻子,就让他一件也卖不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