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心低价内卷是三输局面:对平台、对品牌、对用户|品牌价值100讲
发布时间:2024-08-17 19:07 浏览量:40
当下很多品牌都陷入低价内卷的局面,但低价内卷没有前途,低价内卷,从来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,因为对品牌、对平台、对用户而言都是三输的局面。与其耗费同等精力卷低价,不如集中精力提升品牌价值。
如何提升品牌价值?不能仅靠讲故事搞内容做广告而已,要从头到尾一系列综合性工程落地,才能真正从内而外,提升品牌价值。
关于品牌体系化效率与品牌价值提升,今天我们先简单分享一些实战问题,更多系统性干货内容,会在HBG创始人私教闭门课8月武汉场《品牌体系化与品牌价值提升BVE》&章小蕙IP品牌游学 当中,与各位创始人进行分享与深度探讨。联系可可老师(HBG_keke)发送【私教】获取私教课程细节。
品牌为何会陷入低价内卷?
当下很多品牌都陷入低价内卷的局面,有3大底层逻辑。
首先,来自于平台方的压力。
平台方一直把低价作为核心权重要素,尤其是货架电商更加凸显比价逻辑。当然阿里最近已经开始幡然醒悟——用户购买的从来不是低价,而是物有所值,从而考虑弱化平台的低价权重,这对品牌而言也是一个好消息。
未来各个平台方,会越来越意识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底层逻辑,会越来越弱化低价权重的逻辑,虽然短期内低价能够迅速达成用户购买渗透率,但长期对用户价值并无提升,最终还是以损害用户价值为代价。所以大趋势还是会有利于用户价值、只要有利于用户价值,就会有利于品牌。
其次,来自于竞争的压力。
很多品牌非常害怕竞争,总是把竞争对手挂在嘴边,竞争对手一降价自己马上跟进,唯恐比竞争对手降价降的慢,错以为用户购买的就是低价产品,并不了解用户购买的底层规律?用户心智模型的本质规律到底是什么?
要知道,用户购买的从来不是低价,而是物有所值。
所以盲目跟随竞争对手降价和低价促销,只会损害自己的品牌价值,损害用户对品牌的心智认知,最终结果并不一定会带来用户购买渗透率的增加,反而会降低销售额,降低毛利空间,进而影响到品牌持续健康的增长,甚至生意规模越大,亏损越大。
第三,更核心的还是自己内功不够。
近些年来创始人变得越来越专业,都越来越理解品牌的底层逻辑,都知道低价促销与降价并不一定会带来收益增长,反而会损害用户渗透率。但为什么实际操作当中还是会忍不住降价和低价促销?
这是因为内功不够,即便创始人自己有专业的底层逻辑理解,但团队整体能力跟不上。导致一旦出现风吹草动,团队第一时间想到的,永远是最简单的降价按钮,而不会努力寻找更专业系统的解决方案,更不会花费力气在品牌价值的提升上面。职业经理人毕竟只对短期结果负责任,并不会对长期结果负责任。
但有些品牌是源于创始人自己的认知不够,因为创始人不了解品牌的底层逻辑和品牌体系化的效率,只知道低价促销,因为自己认知和能力不够,导致整个团队的系统性能力也非常弱。即便创始人再开大会、再画大饼,团队还是不知道具体如何落地。
低价内卷是三输局面:品牌、平台、用户
低价内卷,从来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,因为对品牌、对平台、对用户而言都是三输的局面。
首先,对品牌而言,低价内卷,卷不动,就会死。
很多品牌高估了低价促销对用户心智的影响,又害怕竞争对手,导致一旦风吹草动,就习惯于按下低价促销的按钮。和竞争对手卷在一起,但实际上没有增长,还损害了毛利率,导致不断亏钱。毛利率对品牌而言是生命之血,血厚才能持续往前增长,没有血如何往前增长,就只能等死。
其次,对于用户而言,低价内卷,反噬自身。
很多平台方错以为用户买的就是低价错,以为不断的降价就会对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。能刺激更多的用户购买——其实大错特错。
这是不了解生意的底层逻辑,也不了解用户的底层逻辑。
从用户的底层逻辑而言,用户从来买的不是低价而是物有所值。
从生意的底层逻辑而言,一旦低价损害到了品牌的毛利率,那只会逼迫品牌采用更廉价更劣质的产品解决方案。
最近出现的食品油安全问题,表面看是道德底线问题,底层原因还是因为违背了商业的底层规律。如果价格过于低,品牌为了活下去,难免就会突破道德底线,采用更廉价更劣质的原料和运输方案。
要知道,在商业的世界当中,道德从来不是游戏规则,商业逻辑才是真正的游戏规则。要实事求是,要尊重基本的商业逻辑,但总有人不尊重商业的基本逻辑,且以破坏商业逻辑为代价,换取短期的利益,其实伤害的是整个行业,整个中国品牌在用户心智当中的价值感。
第三,对于平台而言,低价内卷,会丢失用户。
平台方的工作人员因为也是非理性的内行人组成,所以难免会因为非理性的大脑,作出某些局部性的错误决策,比如鼓励低价促销。
低价促销,短期来看好像能给低价的用户提供更多的理由来购买,但长期而言用户看的不是简单的绝对价格,而是购买之后的使用体验,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,假如纯粹低价促销低价内卷,最终只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品牌商家竞争结局,导致用户拿到手的产品实际体验极差,让用户感觉上当受骗被割韭菜,对平台方会越发不信任,认为平台方并没有提供更好的产品解决方案给到自己,从而最终会流失。
要知道,平台想要持续增长的核心逻辑,依然还是要创造用户价值,而且要持续创造更优越的用户价值。
日光之下,没有新鲜事。之前已经出现过很多类似案例,比如某些渠道平台,就因为太过于看重自己的利益,而没有给用户创造持续的优越性的价值,导致用户逐渐远离平台。
低价内卷谁也卷不动,而要提升品牌价值
正因为低价内卷是三输局面,对品牌、对用户、对平台都不利,所以低价内卷谁也卷不动,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品牌价值的专业之路。
与其耗费精力在低价促销上面,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仔细研究如何提升品牌价值,如何让用户感受到物有所值、甚至物超所值。正因为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预算,都是一样的,所以更值得创始人和内部团队花心思的地方应该是——证明品牌物有所值,而非品牌只会打折促销。
只有真正提升了品牌价值,让用户感受到物有所值,从一开始就跑通用户的心智模型,让用户真心是因为我们的品牌和产品好而购买,而不是因为促销心智和占便宜心理而购买,才能形成真正的用户心智复利,收获真正的用户满意度、达成正确的用户心智渗透率。
从一开始品牌就没有证明自己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,只是简单粗暴的打折促销,那所建立的用户心智就只能是促销心智和占便宜心智,正因为是占便宜,所以用户拿到产品之后就很可能不满意,因为会纠结于好像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——这就是用户心智当中非常隐秘的关键逻辑,叫做“认知依赖”,越担心什么,就越容易发生什么。
提升品牌价值,避免5大踩坑
但提升品牌价值,实战当中,创始人也特别警惕,需要避免五大踩坑:
首先,避免陷入品牌重塑VI升级的误区。
很多传统企业创始人非常容易踩品牌VI重塑升级的大坑,总是错以为品牌价值提升就是改VI。市面上有大量的乙方也在不停的PUA创始人,过去的VI不时尚、不先进、不符合当下用户的审美,所以要提升品牌价值,必须要先改VI——这大错特错。
品牌VI只是品牌独特性资产当中的一部分,不是品牌的所有工作。品牌价值的提升是一系列综合性的大工程,而非仅仅只有品牌VI。
而且品牌VI的本质,并非是让用户感觉时尚和高级审美的——要知道,时尚与审美本质上是个人主观性的见解,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标准答案。何况VI的本质,只为了方便用户能辨识和记忆品牌。
只要用户能辨识和记忆品牌,就已经是沉淀在用户心智当中的宝贵资产了,品牌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。创始人要牢记,千万不能变来变去,千万不能乱动。要知道用户心智的底层规律就是用进废退,一旦变来变去,用户辨识不清楚、也记不住,相当于之前所沉淀的数10亿的宝贵的品牌资产就浪费掉了。
但为什么有人还喜欢变来变去?这是因为
不了解品牌资产的底层逻辑内心深处的自卑驱动品牌VI改起来最容易,最容易出成果搞不定其他更难的工作。其次,避免陷入讲故事的误区。
还有很多企业容易陷入到讲故事的误区。当下因为内容工作无比重要,很多创始人又容易走另外一个极端——认为品牌价值只需要讲故事就行。
压根不是这样,且不说讲故事就是自说自话、自嗨营销。何况讲故事压根不是品牌的本质,品牌的本质是综合性的价值承诺,仅靠表面讲故事是不行的。
当下是一个用户心智环境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,用户再也不是自上而下聆听品牌教训的被动接受者了,而是自下而上乐于输出自己感想的时代了。一旦品牌过于迷恋讲故事就会陷入到用户视角当中的吹牛逼,用户很乐意自下而上的戳穿品牌故事泡沫。
第三,避免陷入营销做花活的误区。
还有很多企业不仅喜欢讲故事,还喜欢做花活,邀请国际大片公司拍摄大片,邀请国际知名模特明星做代言人,做一大堆华而不实的溯源营销,赞助综艺、赞助影视剧、赞助自家哥哥明星的活动——压根不管生意死活、不管财务、不管品牌系统性价值。
第四,避免一蹴而就的错误心理。
品牌价值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不是靠一句话定位slogan、或品牌设计的升级、或是讲一个高大上的故事,就能解决问题的。品牌价值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大工程。提升品牌价值,绝对不能一蹴而就。
譬如珀莱雅、波司登等传统老国货提升品牌价值,转型成功也是花了4~5年的时间,而且基本是靠内部团队自己的努力,从0~1系统化落地品牌价值的所有板块工作,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才真正做起来的,并不是靠某一家咨询公司提供了一个策略、一个设计、一个全案策划、一个高大上的故事就解决问题了。
想要一蹴而就,就会陷入捷径思维,就容易踩坑,容易浪费上千万咨询费用,白花钱。
第五,避免陷入碎片化散点动作。
品牌价值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大工程,只有系统性的工作板块落地才能真正到达用户心智当中,形成统一的用户心智,才能真正的提升品牌价值。如果仅靠某些碎片化散点型的动作,必然会低效率、浪费钱,而且容易陷入到品牌自嗨的局部性花活工作。
小心!低价内卷是三输局面:对平台、对品牌、对用户|品牌价值100讲
- 上一篇:让AI数字人“穿上”样衣走秀
- 下一篇: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,偏偏要在大夏天买羽绒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