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迪代工事件引不满,竟是雪中飞代工,价差60元参数反超

发布时间:2025-10-29 15:45  浏览量:7

前阵子有网友在短视频直播间买了件阿迪达斯羽绒服,拿到手一看标签直接懵了。

标签上写着经销商是阿迪达斯体育(中国)有限公司,可制造商居然是江苏雪中飞制衣有限公司。

这网友没忍住吐槽:“不如直接买雪中飞,何苦中间赚差价”,这话一出,好多人都跟着共鸣起来。

换谁遇到这种事可能都得膈应一下。

后来有人扒出两款衣服的参数对比,更让人觉得不对劲阿迪那件短款羽绒服卖579元,填充物是鸭绒,蓬松度600+,绒子含量80%;而雪中飞有件差不多的短款,才卖519元,蓬松度680+,绒子含量还到了90%。

你说这多花的60块,不就相当于买了个“三条杠”的logo吗?本来想阿迪能给个说法,解释下为啥代工的卖得比原厂还贵,后来发现客服只说“所售产品均具备质量保障”,压根没提定价的事,这回应跟没说差不多。

其实仔细想想,雪中飞给阿迪代工也不算新鲜事。

毕竟雪中飞是波司登旗下的牌子,而波司登这几年的贴牌加工生意做得挺火。

就说2024/25财年吧,波司登光贴牌加工管理业务就赚了33.73亿元,占了集团整体收入的一成多,比前一年还涨了不少。

而且这业务里,前五大客户就贡献了九成多的收入,阿迪说不定就是其中一个大客户。

服装行业搞代工挺常见的。

对阿迪这种品牌来说,找代工厂能省了建工厂、管生产的麻烦,还能快速跟上市场需求;对雪中飞来说,能靠自己的生产线多赚笔稳定收入,本来是双赢的事。

可问题出在消费者不知道啊大家买阿迪,心里默认是冲着品牌的生产标准和设计来的,结果发现是跟雪中飞同个厂子出来的,价格还贵了一截,换谁能不觉得亏?

不过阿迪这两年也不是没动作,一直在推“本土化”。

2022年4月开始,萧家乐当了阿迪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,他是第一个坐这个位置的中国人,上来就提“在中国,为中国”。

上海还设了个创意中心,35个设计师加100多个创意人员,搞出不少新中式衣服、城市限定T恤这些符合国人审美的款,现在阿迪在华卖的货,一半是本土设计的,80%以上是中国制造。

还跟陈冠希、张鼎昀这些中国设计师联名,本来想靠这些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,结果这次代工的事一出来,反而让人觉得“你本土化了,价格倒是没跟上性价比”,有点白费功夫。

这两年消费者的想法是真变了,不再盲目追大牌了。

尼尔森有个调研显示,跟去年初比,现在在意低价的人多了不少,愿意多平台比价、看性价比的人也多了,反而追求“品牌进阶”的人少了。

如此看来,雪中飞能火不是没原因的波司登早就给它定了位,就是做“高性价比”,主品牌卖1000到3000元,雪中飞基本都在千元以下,刚好踩中了现在消费者的需求。

2023/24财年的时候,雪中飞收入就涨了65%多,到了20.2亿元,在集团里的占比也从之前的5.4%涨到了十分之一。

今年6月的品牌大会上,波司登还说要支持雪中飞当“中国冰雪羽绒服第一品牌”,事业部总经理朱向东也放话2025年要实现这个目标,甚至还推出了冰雪运动专项的羽绒服,卖899元,这价格在同类里确实有竞争力。

反观阿迪和耐克,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。

阿迪早年在国内体育零售市场挺牛的,可从2017年开始,瑜伽、户外这些细分领域火了之后,市占率就被安踏超了。

到今年,阿迪的市占率已经低于安踏、李宁,连耐克都不如了。

虽然去年第四季度阿迪大中华区营收涨了16%,全年涨了10%,但想回到以前的龙头位置,怕是还得等阵子。

耐克更惨,最近一个财季,大中华区收入直接降了10%,少了差不多10.76亿元。

耐克的CFO说,是因为门店客流少了,线上还得靠大折扣拉销量,消费者买东西也更犹豫了,决策周期变长了。

更何况,现在国产新锐品牌还在抢市场,就说凯乐石吧,做户外装备的,创始人说“不用分三六九等,直接做赛事级产品”,用高品质卖正常价。

比如登山羽绒服,参数跟阿迪高端款差不多,价格却砍了一半,2024年营收就涨了40%,市占率也上去了。

毫无疑问,这次阿迪雪中飞代工的事,不是单纯的“代工”问题,而是戳中了现在消费市场的核心大家不再为“品牌光环”买单了。

对国际品牌来说,要么把价格降下来,要么把产品力提上去,光靠logo和联名已经不好使了;对雪中飞、凯乐石这些国产牌子来说,守住“性价比”的同时再提升品质,就能继续抢市场。

未来几年,中国消费市场估计都会是“性价比和质价比说话”,谁能抓住这个趋势,谁就能站稳脚跟。